第一線DYXnet協同華為建構AI算網加速企業大模型私域部署
「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2025」深圳峰會召開期間,第一線DYXnet 作為主要合作夥伴單位參與議程。該企業網路研發負責人張先國圍繞著「新一代超互聯城市算力網路基礎設施實踐」主題發表演講,系統闡述其自主研發的AI 原生超互聯總線技術架構。
網路研發總經理張先國先生演講
大模型技術演進呈現新趨勢
張先國指出,DeepSeek R1 開源事件標誌大模型發展進入新階段。先前產業呈現典型的集中式架構特徵:頭部企業主導模型開發,形成封閉的技術生態體系,基礎設施依賴特定平台,模型能力集中於少數機構,開源方案與閉源產品存在顯著績效差距。目前技術發展呈現三大轉變:開源模型效能實現跨越式提升,部分指標已接近或超越閉源產品;模型部署成本顯著降低,技術創新向私有領域遷移;基礎設施架構轉向開放模式,企業可基於私有數據、開源模型、安全網路和共享算力構建自主可控的智慧服務體系。
企業級部署面臨資源挑戰
儘管技術進步為私有部署提供支撐,但中小企業仍面臨算力資源限制。在確保資料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共享算力優化利用,成為建構自主智慧體系的核心矛盾。針對此企業痛點,第一線聯合世紀互聯等生態夥伴,透過資源整合技術將分散運算資源轉化為統一管理的資源池,實現跨區域節點的協同調度能力。此方案突破實體空間限制,在保障私有安全環境的基礎上,提供資源動態調度服務,推動分散式算力的集約化利用。
AI 原生超互連匯流排技術架構
此架構作為連結算力需求與供給的核心樞紐,支援不同類型智算中心的整合管理。其核心技術包括:
1.動態切片與加密技術:透過安全閘道產品集成,實現城域範圍內各類算力主體的高速安全接入,創造動態私有網路環境。
2.多形態接取支援:園區/ 樓宇採用全光直連/ F5G 技術,行動終端應用5G 網路切片,實現多終端差異化接取。
3.網路架構最佳化:底層採用VXLAN、FlexE、SRv6 等技術建構使用者隔離網絡,疊加數位身分與密碼學邏輯保障端對端安全。
4.協同管理系統: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網路控制面上移,支援企業級私域網路管理,降低維運複雜度。
5.AI原生超互聯匯流排架構也採用了華為星河AI廣域網路解決方案,基於加密流精準辨識與智慧流調度技術,實現增值體驗保障。在算力網資料快遞和存算拉遠場景中,此方案能夠根據流特徵精準識別智算業務,並根據網路資源實現千萬流的均衡調度,提升網絡吞吐率,保證智算業務的傳輸可靠性,實現海量數據高效入算,構築端到端彈性無損算力網。
遠端RDMA 技術創新應用
在跨區域資源協同方面,第一線探索遠端RDMA 協定的創新應用:
- 大模型檔案傳輸:2000 公里以上遠端傳輸中,小頻寬切片下速度達TCP 協定20 倍,200Gbps 網路實測速率超160Gbps。
- 跨節點模型訓練:10 公里間距雙節點協同訓練,與同節點訓練差距控制在2% 以內。
- 模型分發場景:10Gbps 網路環境下實現5-8 倍速度提升。
典型應用案例解析
以第一線服務的某教育企業為例,透過打通原有儲存系統與邊緣節點,建構安全互聯網,調度64 台算力資源完成模型微調訓練。訓練完成後快速切換至分佈在不同區域的推理算力資源,依托端到端高速網路實現資料拉遠訓練與模型分散部署。此方案支援資源動態調整,從訓練到推理的資源切換可在數分鐘內完成。
技術演進方向
未來,第一線AI原生超互聯架構將持續優化多域協同運算能力,透過高速安全匯流排實現網路資源按需分配,結合動態切片、彈性調度和加密技術建構分散式運算網格。隨著規模化應用推進,智慧運算將逐步從雲端中心向城市級算力網路演進,最終形成全域協同的智慧運算基礎架構。